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刚刚公布的美国4月通胀数据超出预期,消息公布后,另一则消息提到港元触及弱方兑换保证,为2019年以来首次。那么什么是弱方兑换保证呢?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货币金融稳定的支柱,其自1983年10月17日在香港实施,透过严谨、稳健和透明的货币发行局制度,使港元汇率保持稳定在7.75至7.85港元兑1美元的区间内。

香港的联汇制度属于货币发行局制度,具备以下特点:

在货币发行局制度下,

货币基础得到美元资产的十足支持,货币基础的任何变动都必须有美元资产按固定汇率计算的相应变动完全配合。

金管局提供兑换保证,承诺在7.75港元兑1美元的强方兑换保证水平,按银行要求卖出港元,并在7.85港元兑1美元的弱方兑换保证水平,按银行要求买入港元。

金管局透过自动利率调节机制及履行兑换保证的坚决承诺来维持港元汇率的稳定。

资金流入港元: 若市场对港元的需求大过供应,令市场汇率转强至7.75港元兑1美元的强方兑换保证汇率,金管局随时准备向银行沽出港元、买入美元,使总结余(货币基础的一个组成部份)增加及港元利率下跌,从而令港元汇率从强方兑换保证汇率水平回复至7.75到7.85的兑换范围内。

资金流出港元: 若港元供过于求,令市场汇率转弱至7.85港元兑1美元的弱方兑换保证汇率,金管局随时准备向银行买入港元,使总结余(货币基础的一个组成部份)减少及推高港元利率,港元汇率随之由弱方兑换保证汇率水平回复至兑换范围内。

改革历史

回顾历史,香港货币政策经历了多轮改革,从银本位制、英镑本位制、按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自由浮动直到今日的联系汇率制度:

银本位制

1863年:香港政府宣布银元为法定货币,以此确立了银本位制的货币制度:货币与白银等值,并可兑换成白银。

英镑本位制

1935年12月:全球白银危机,港府宣布弃用银本位制,并按16港元兑1英镑,将港元与英镑挂钩。

1967年11月:英镑大幅贬值,港元与英镑的汇率调整为14.55港元兑1英镑。

按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

1972年7月:港元与美元挂钩,汇率定为每美元兑5.65港元,干预区间为核心汇率±2.25%。

1973年2月:港元官方汇率改为每美元兑5.085港元。

自由浮动

1974年11月:市场对美元失去信心,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港元开始自由浮动。

联系汇率制度

1983年10月17日:香港开始实施货币发行局安排,港元与美元挂钩,汇率定于每美元兑7.8港元。

每一个制度的制定及落幕,背后都潜藏着一个时代的潮起潮落。

Leave a Comment